- 付淑娥;王自然;
西辽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是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创新性举措之一,旨在通过经济补偿等手段解决西辽河流域环境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协调流域内上下游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签订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由生态受益地区向生态保护地区提供补偿,以激励生态保护地区持续进行生态保护活动。西辽河流域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流域——辽河的最大分流之一,是维系区域生态平衡的“绿色命脉”,在西辽河地区的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西辽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面临地方立法滞后、补偿主体范围较窄、补偿基准不统一、监管机制不完善等法律问题。相关部门应当规范地方立法活动、明确生态补偿主体及其责任、科学设定补偿基准、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以期实现西辽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2025年04期 v.51;No.230 8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刘红霞;
2000年以来,国家以风沙源治理为目标,推动了一系列草原生态治理政策。生态补偿作为生态治理的重要手段,能够维持草原生态秩序,缓解草原生态与牧民生计的矛盾。草原生态补偿通过国家向牧民提供的经济补偿,在政府的激励和监督下协调各方主体的利益,通常以减畜或者禁牧等途径达到平衡草畜、修复生态的目的。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草原生态补偿从政府主导逐渐转向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多元化补偿模式,以生态治理为终极目标,进一步促进补偿标准的规范化,政策实施过程呈现国家、市场、社会的积极互动模式。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A苏木为例,详细梳理实施“草畜双承包责任制”以来草原牧区生态补偿的实践历程,综合评估生态补偿的效益,在此基础上尝试总结地方政府生态补偿政策的实践逻辑,考察在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的政策号召下,本土生态知识在草原生态补偿中的应用机制。
2025年04期 v.51;No.230 9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司玉洁;
温泉旅游作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旅游产业之一,具有一定的康养特色,融合了旅游和休闲的双重功能。温泉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温泉的保健功效。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的温泉被人们视为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的天然疗养资源,阿尔山温泉如今已经成为阿尔山市温泉旅游产业的核心支柱。随着温泉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温泉旅游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逐渐显现。开发和利用温泉的过程对温泉周边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以及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敬畏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智慧,保持自然、社会、文化等系统中各要素的平衡,相互依存、和谐共生,既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温泉旅游业实现健康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2025年04期 v.51;No.230 100-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