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IN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访问量:342010

特约撰稿

  • 北魏时的“巳尼陂”和“于巳尼大水”所涉地理问题辨析——兼论《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相关注记

    莫久愚;

    巳尼陂和北魏前期的东部高车驻牧地有关,于巳尼大水和乌洛侯国所在位置有关,两者不可能是同一水体。神二年(429年)北魏开始了跨越大漠的征战行动,四月出征,七月回到漠南,八月拓跋焘决定招降距漠南“千余里”的巳尼陂近旁的“东部高车”“。东部高车”驻牧地应该在今天蒙古高原的东南部地区,并非贝加尔湖东部地区。巳尼陂似为今天中蒙界湖贝尔湖。由于嘎仙洞鲜卑石室的发现,可以认定太平真君年间派使臣到平城朝贡的乌洛侯国,居住于今天的大兴安岭东麓与嫩江西岸支流甘河至绰尔河之间,以绰尔河下游为中心,是一个以混合经济形态生存的古代人群。所谓距乌洛侯国西北二十日之程的于巳尼大水,应该是从今天的绰尔河下游西北行二十日、穿越大兴安岭中部山区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呼伦湖,并非汉代的“北海”。

    2025年05期 v.51;No.231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研究

  • 内蒙古城镇社区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实践路径研究——以巴彦托海镇为例

    金洁;

    各民族互嵌式发展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城镇社区具有各民族人口集中的特点,是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中相互联系的重要场域。研究内蒙古城镇社区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实践路径,能够为推动建立新时代内蒙古城镇社区各民族互嵌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具有多民族互嵌的特点,在空间、经济、社会、文化、心理互嵌中积累了实践经验,是内蒙古城镇社区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真实写照。内蒙古绝大多数城镇社区属于多民族社区,拥有丰富的民族互嵌历史基础和现实经验。内蒙古各城镇社区目前存在对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不足、全方位嵌入有待深化等问题。推进内蒙古城镇社区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实践路径包括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强宣传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强化区域化联建共建平台的作用、深化“五个互嵌”等。

    2025年05期 v.51;No.231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价值内涵、现实挑战、突破路径

    张健;刘君;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企业是创造财富、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基本载体,优化营商环境对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和激发市场活力具有重要意义。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本质在于以法治化为基本原则发展市场经济,规范市场秩序,充分发挥法治在社会资源配置方面的引导、规范、促进、保障作用,以期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以法治化为基本原则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既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又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举措,也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有力保障。当前,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面临着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健全、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不完善的现实挑战。新时代新征程,应当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不断加强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建设,营造充满公平活力的市场环境,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快构建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2025年05期 v.51;No.231 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应用中的伦理风险和应对策略

    赵明玉;

    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效率、优化了决策流程,显著地改善了客户服务体验。这些进步也面临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伦理挑战。剖析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涉及的关键伦理风险,涵盖算法偏见、透明度、可解释性的缺失、金融排斥现象、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以及由人工智能引发的劳动力替代等多方面内容,辅以现实世界中的具体案例进行阐释;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旨在有效规避这些风险。相关建议包括实施透明的人工智能模型、定期开展偏见审计、以强有力的治理框架保护数据隐私,开发更具包容性的人工智能系统等。金融机构积极采取这些措施,既能够促进负责任的人工智能部署,又可以实现创新和伦理问责的平衡,以求获得更公平的金融成果,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025年05期 v.51;No.231 3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新时代中国特色互联网治理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张策;刘笑丹;

    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全球互联网治理陷入多重困境、网络安全风险外溢等严峻挑战,聚焦互联网“为什么治理”“谁来治理”“治理什么”“怎么治理”等问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开辟了中国特色互联网治理道路。提升了中国特色互联网治理国际话语权,既有利于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良性变革,又有助于捍卫网络空间国家主权,推动网络强国建设。进入新时代,中国在互联网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深度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并且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增强中国特色互联网治理国际话语权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中国特色互联网治理国际话语权的提升面临网络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西方国家网络话语霸权的排挤和打压、“中国网络威胁论”等多重挑战。国家应当厚植互联网治理国际话语权的实力根基,构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核心的互联网治理国际话语体系,不断增强互联网治理话语的国际认同、增强国际传播的效果。

    2025年05期 v.51;No.231 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内蒙古青年群体传播北疆文化的策略——以锡林郭勒盟那达慕为例

    崔燕;包伟力思;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媒体人(以青年人为主)在短视频平台等发布宣传家乡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北疆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内蒙古青年群体以此为切入点,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贡献了力量。文化传播需要与时俱进地与新媒体和现代技术相结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代人的生活。短视频App为内蒙古青年群体传播和推广北疆文化提供了颇具实效的平台,自媒体用户通过影音结合、画面特效等形式将北疆文化以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受众。以新媒体视域为背景,以锡林郭勒盟那达慕为例,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的青年群体的媒介形象和对北疆文化的传播方式,分析内蒙古青年群体传播北疆文化的策略和在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方面的努力和贡献。

    2025年05期 v.51;No.231 5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世界史研究

  • 20世纪伊朗知识分子的西化与回归

    姜楠;

    20世纪中的伊朗历史充满了动荡与转折,而现代知识分子在其中始终站在人民的前头,发挥着社会引领作用,在民族危难之时不断寻找着救国救民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知识分子群体经历了西化、彷徨、回归三个主要阶段。对这一历史阶段的梳理总结,再次印证了知识分子只有基于传统文化,依靠人民的力量,才能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20世纪虽已过去,但伊朗的这段历史至今读来仍值得人们深思。

    2025年05期 v.51;No.231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塞西执政以来埃及警察制度改革及其绩效评估

    高鑫;

    警察是街头官僚中最具代表性的群体,埃及警察在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政府政策的实际执行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其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政府绩效与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塞西执政后的警察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对警察的制度性改革是基于穆巴拉克时代后期警察系统诸如贪污腐败、滥用职权、暴力执法等结构性问题的反思。这些问题不仅造成了警察机构公信力的缺失,对社会秩序维护造成负面影响,而且成为了政权倾覆的导火线。塞西通过加强警察的军事化和军队对警察系统的控制,有效改善了警察的执法效率和形象,加强了政府对警察的控制力,整合了军警优势。经过十余年的改革效果评估,证明了警察改革具有显著的成效,民众对此也普遍认可,然而尽管成果初现,但也造成了埃及警察制度与民主化进程背道而驰以及警察系统陷入“路径依赖”的自我强化困境。未来塞西政府对警察的接续改革还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在维护政治稳定的前提下,巩固改革成果,并进行自上而下的渐进改革之路还很长。

    2025年05期 v.51;No.231 6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国家建构视阈下的法国剥皮者之乱探析

    高昱;

    当下的法国国家史研究在论述法国现代国家的起源与形成问题时,多关注百年战争对其的影响,忽略了中世纪晚期法国内政治理与国家建构之间的关系。15世纪30年代,由退役雇佣兵构成的劫匪——剥皮者开始在法国境内出现。剥皮者以绑架商人、抢劫平民等为生,给法国的社会治安造成了极大危害。经过国王查理七世的努力,剥皮者中的大多数于1445年被吸纳进常备军的军事序列中,剥皮者之乱亦宣告结束。查理七世对剥皮者之乱的平定,彻底解决了法国百年战争时期雇佣兵危害社会治安的问题,为法国建设成为稳定的中央集权国家打下了内政基础。同时,这也意味着法国初步建立起了“国家垄断暴力”的模式,是现代法国乃至于西欧地区国家建构的先声。

    2025年05期 v.51;No.231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制造爱国者:新政时期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历史教育及其影响

    孙嘉铭;

    受风景民族主义等观念的影响,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自成立之初就将培养国民的爱国情愫视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大萧条时期,美国公民的爱国热情明显衰退,社会弥漫着消极情绪。基于此,在新政时期,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通过整合全国的历史类国家公园,构建以讲解服务为核心、辅以历史情景剧及教育读物等多元化手段的教育模式,系统性开展历史教育实践,将历史类公园打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举有效提振了美国公民的国家认同感与民族自信心,缓解了经济危机下民众的消极情绪,凸显出文化景观在凝聚国民精神与推动社会重建中的独特价值。

    2025年05期 v.51;No.231 8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哲学研究

  • 从“合理化”到“物化”——卢卡奇对韦伯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张海燕;雷子涵;

    对马克斯·韦伯“合理化”思想的继承和超越是卢卡奇·格奥尔格“物化”理论生成的重要环节“。合理化”思想对现代社会结构性矛盾的剖析促使韦伯从主观文化主义转向客观文化主义“,合理化”思想中的量化思维构成了卢卡奇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的核心要素之一。卢卡奇虽然共享韦伯对现代性危机的诊断,但是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致力于开辟突破“理性铁笼”的革命方案。卢卡奇对韦伯“合理化”思想的超越主要体现在:第一,实现从“社会解释”到“社会批判”的立场转换;第二,将韦伯的合理化命题下降整合为“物化”理论的构成环节;第三,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总体性原则批判性改造韦伯的实证主义方法论。二者的根本分野植根于三重历史语境差异:身份背景差异导致的问题意识差异、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无产阶级革命的认知分歧、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内化程度差异。只有把握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在韦伯“合理化”思想基础上生长的马克思主义批判,才能真正理解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如何达成从“社会解释”到“社会改造”的哲学跃迁。

    2025年05期 v.51;No.231 96-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从《共产党宣言》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意蕴

    梁月;包银山;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宣言书,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经典文本,《共产党宣言》蕴含的深邃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石。《共产党宣言》以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为逻辑原点,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最终得出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重要结论。中国式现代化兼具马克思的现代化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中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来源,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审视并挖掘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建构和道路探索的思想意涵,能够为全面、准确、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本质、要求提供重要的思想指南。

    2025年05期 v.51;No.231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文体学研究

  • 隐逸文化与苏轼“超越”审美观的形成——兼论苏轼俳谐词创作

    关屹;刘巍;

    遭受贬谪的苏轼创作了大量具有隐逸风格的作品,展现出中国士大夫隐逸文化精神发展脉络,体现了白居易倡导的“中隐”思想对他的深刻影响。在“中隐”思想的引导下,苏轼形成了一种超越性的阅世逻辑,使他不为主观情感和现实困扰,能够以冷静而幽默的目光审美化地认知事物。这种超越性的审美观赋予其词作以“旷达”的精神气质。在这种审美视角下,苏轼积极吸收北宋民间俳谐表演的形式,发展出俳谐词体。这类词作不仅承载了他独特的阅世逻辑,也延续了士大夫隐逸文化中“娱情”的传统路径。

    2025年05期 v.51;No.231 112-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刘熙载《艺概》中的屈宋辞赋批评

    于信;

    晚清著名文艺批评家刘熙载的力作《艺概》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关于屈宋辞赋的批评研究也展示出多种视角:以儒家《诗》教观为尺度的屈宋辞赋批评,从情感内容与人格精神入手的屈宋辞赋批评,从赋学视角即赋学方法论的视角、风格和特色的视角、辞赋体制的视角及影响与传承的视角等多层面、多角度的考察和分析,进而比较全面地揭示出屈宋辞赋的地位、价值、影响等等,在晚清的屈宋辞赋批评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需要我们认真地进行研究和分析。

    2025年05期 v.51;No.231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第三届东北高等教育论坛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召开

    <正>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促进东北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2025年8月9—10日,第三届东北高等教育论坛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召开。大会以“新时代·新战略·新东北——高等教育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新质生产力与高等教育融合、东北振兴中高校的使命等15个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内蒙古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孟祥宏出席会议,来自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内蒙古高等教育学会的知名专家学者,

    2025年05期 v.51;No.231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